close
夜巡林布蘭
上星期,在遲到的電影院,黑暗中摸進已開場的"夜巡林布蘭"
林布蘭是17世紀的荷蘭畫家,有名的作品"nightwatch"譯為"夜巡"或"夜警"
電影的名稱"nightwatching"則是以這幅畫的名稱加上ing,彷彿為靜態的畫造成電影動態,回顧事件、歷史甚至抽絲剝繭地呈現觀眾,這幅畫的秘辛以及玄機。
對於林布蘭畫作的興趣不很高,吸引我觀賞的原因,是藝術片加上藝術家加上藝術作品這樣的議題。
 
電影手法有點類似舞台劇,穿插電影螢幕流動以及舞台獨幕的表現,很有意思。
一張床,像是中國傳統戲劇中的意象,簡單將許多"過程"搬演在一個戲台上。
不管是做愛場景、產子、亡故、與情婦與奴婢的肉慾、或者對繪畫的執著熱情、透過一張床,各各傳神表達。
另外,看了這部片才知曉(不知是否有考據......),畫家林布蘭的一隻眼弱視,在當時這是多麼可令人質疑其專業的攻擊點。畫家透過枕邊人透露秘辛,是顯示保有秘密的內心煎熬,或者那位枕邊人的交心信任?
 
我想到我的表弟土土,也是一隻眼睛弱視。也許僅因透過一隻正常的眼及與眾不同的視力,產生了常人未見的視界,或者需要更用力去體察,而繪出敲擊人心的藝術作品。
 
"夜巡林布蘭",內容很多很緊湊,看完像沒看完,也許看過第二次會清楚些。
 
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 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 
 
海角七號
今晚趕9點場的"海角七號",出乎意外是受歡迎的國片,觀畢也承認國片日漸具有水準。
導演魏德聖40歲的作品,在劇情片中結合音樂,另外他為了給觀眾短短幾秒鐘的印象,花了5百萬打造一條船(當然在片廠當中)的勇氣與夢,很令人感動。
我想到前一陣子稍有名氣的國片:流浪神狗人,也是新生代的作品,導演陳芯宜是我暱稱為"陳芯",高中時期有一陣子很要好的同學,那部片在柏林影展首映中獲得滿堂彩,知道同學導作得到高評價很高興,但一直未觀賞引為遺憾,一定要找機會與時間。
 
海角七號裡,"愛"是一個重要的元素。
愛串起日據時代結束的戰後以及恆春南境的風情,時間縱軸與空間橫軸的似關連又似不相干,構築出"海角郡七號"的包裹那七封錯置60年的情書相思、背負民族宿命而需與愛人分離的悔恨、連牽到現代男女面對自己人生以及愛情的態度......
 
愛可以不要有遺憾和後悔,但是沒有經歷過很難知道如何讓愛沒有殘缺。
在交叉點的時刻,在兩條線展續方向的關鍵,在任何選擇的處境中,表達與不表達、勇敢還是理智、相逢亦或守候......成為艱難的課題。
 
多年前,在金馬影展中看過一部日本:三絃之戀,也是跨越長久時間的愛戀。已經老境的男人成就深愛的女人"那眉",在垂暮之年隨等候5、60年重回的愛遠走。
 
海角七號中那七封情書,有對於伊人不變的依戀,有承認懦弱的淚水,有深情的呢喃......惟獨,這發出感情的人已然作古,再真再深的情也只能刻存在薄薄信箋行裡。
 
老的"友子",等待了60年是懺情的文字和戀人已逝的消息。
 
60年後的恆春,年輕的同名日本女子友子,因工作停駐南台灣,田中千繪飾演的友子淺淺拉了范逸臣飾演的台灣歌手阿嘉的指節,尷尬融化成漲落的潮水,潮水向前親吻,退而愛撫。
他們有了一夜情,彼此情感牽繫,肌膚雖無距離,短暫的相處與碰觸後兩向迥異的未來,使兩人的心靈不踏實。
 
離別前夕,年輕的友子要阿嘉把七封遲到的情書尋覓送交老的友子,在阿嘉跳上機車捕天長恨的送返路程後,阿嘉懂了這交叉點的抉擇。
於是他唱出:
「如果海會說話 ,如果風愛上沙
如果 有些想念遺忘在某個長假
我會聆聽浪花 讓風吹過頭
任記憶裡的愛情在時間潮汐裡喧嘩

非得等春天遠了 夏天才近了
我是在回首時 終於懂得(也許天氣 永遠會那麼熱)

當陽光再次回到那 飄著雨的國境之南
我會試著把那一年的故事 再接下去說完
當陽光再次離開那 太晴朗的國境

你會不會把妳曾帶走的
在告別前用微笑全歸還…

 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 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
 
如果我也拉了你的手,你會不會懂我
如果我也拉了你的手,你願不願意懂我
如果我拉了你的手,你有沒有勇氣懂我
 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小魚兒 的頭像
    小魚兒

    小魚兒的部落格

    小魚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